|
黃孝逵水墨藝術展于中國美術館盛大開幕2018年5月9日下午2:30,,由中國畫學會、(香港)水墨創(chuàng)意會主辦,,深圳畫院協(xié)辦的《黃孝逵水墨藝術展》于中國美術館方廳盛大開幕,。 開幕式現(xiàn)場 展覽開幕式由中國畫協(xié)會副會長、著名人物畫家、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創(chuàng)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工筆畫學會副會長陳孟昕主持,,出席開幕的嘉賓有中央國家機關原常務副書記鈕茂生先生,解放軍軍械工程學院原院長張卓先生,,中國美協(xié)顧問,、中國美術館原館長楊力舟先生,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盧禹舜先生,,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中國美協(xié)河山畫會會長李寶林先生及夫人著名畫家陳雅丹女士,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張復興先生,,中國畫學會副會長劉健先生,,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張桐瑀先生,中國美術館副館長張晴先生,,中央美術學院建筑學院教授張寶瑋先生,,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院長宋協(xié)偉先生,中國國家畫院美術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高天民先生,,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美術》雜志社社長兼主編尚輝先生,,北京畫院副院長,、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先生,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研究部主任于洋先生,,榮寶齋藝術委員會委員王衛(wèi)先生,,《中國書畫》雜志副總編任軍偉先生,香港大公報北京新聞中心主任秦占國先生,,佳士德香港有限公司書畫部專家周時建先生,,出席開幕式的還有著名藝術家王無邪先生、賈又福先生,、王仲先生,、莊壽紅先生、王迎春女士,、沉浮先生,、姜成楠先生。 藝術家黃孝逵先生致辭 展覽開幕由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美術》雜志社社長兼主編尚輝先生與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劉曦林先生致辭,,黃孝逵先生,王無邪先生發(fā)表講話,,最后由李寶林先生宣布黃孝逵水墨藝術展展覽開幕,。 《美術》雜志社社長兼主編 尚輝 策展人 劉曦林先生致辭 尚輝先生在致辭中表示,香港興起的水墨畫運動起自于上世紀60年代,由呂壽琨倡導,,今天我們特別榮幸邀請到了王無邪先生,,王無邪先生是追隨呂壽琨先生中具有代表性的水墨藝術家。香港水墨運動解決了一個重要的命題,,即傳統(tǒng)的水墨能否更多更廣泛地吸納外來民族文化藝術的表現(xiàn)力,,而這種情形與香港獨特的殖民文化是緊密相連的。從今天來看,,這樣一個水墨運動毫無疑問地擴大了中國畫在世界范圍的影響力,。當然,就水墨運動來說,,筆墨和特有的文化使它更廣泛地表現(xiàn)當代人的生活,,同樣包括表現(xiàn)西方語境的生活。 研討會現(xiàn)場 嘉賓合影 我們今天看到黃孝逵先生的作品,,讓我們感到特別興奮的是他如何把焦點透視,,把現(xiàn)代抽象構成的因素和傳統(tǒng)的山水進行有機的結合,他的畫面從形式感上最大限度拉寬人們的視域,,有著獨特的創(chuàng)造性貢獻:一方面,,讓我們看到了傳統(tǒng)水墨畫如何進入世界語境;另一方面,,在進入世界語境之后又如何回歸傳統(tǒng)文化,。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劉曦林先生在致辭中表示,黃孝逵先生是卓有成就的現(xiàn)代水墨山水畫家,,他的大作兩度在香港獲水墨金獎,,這是很少有的。21年前,,在楊力舟先生任中國美術館館長的時,,黃孝逵先生在此舉辦個展,其中黃先生的作品《三峽》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這件作品入選了《二十世紀中國美術—中國美術館藏品選》,。中國水墨畫的演化在中國香港顯得尤其自由,并且具有地域特色,。如同香港這片土地,,根系著中華民族古老的文脈,卻向斑斕多彩的現(xiàn)代世界敞開了大門,。他的畫以筆墨為骨,,運墨而五色具,像太極圖般的任黑白虛實運轉,�,?偸窃醋栽旎纳猓趾钪膶W養(yǎng),尤其是詩詞一般的心曲,。他總有著盡精微的刻畫,,又通向廣大無垠的境界的想象。 黃孝逵作品《昆侖》 作為本次展覽的藝術家黃孝逵先生在講話中提到,,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對傳統(tǒng)水墨畫進行改革,此次改革稱作新水墨運動,,或稱現(xiàn)代水墨運動,。這個改革對我們今天在香港的很多藝術家都有很深刻的影響,包括黃先生自身,,當時,,水墨畫在臺灣是以劉國聰先生為代表,在香港以呂壽琨先生和王無邪先生為代表,,黃先生一直把王無邪先生當做他的老師,。香港美術界有兩位藝術家獲得過香港政府的勛章,一位是靳棣強先生,,另外一位就是王無邪先生,。對王先生能夠從香港來專程參加此次展覽,表達由衷的感謝,!同時表示在未來能夠在中國美術館在辦一次展覽,。
據(jù)悉,展覽將持續(xù)至5月20日,。 《千古一笑》The Long Lasting Smile of the Buddha 2006年 水墨設色紙本 140x140cm 黃孝逵水墨藝術展懇談會 2018年5月9日下午3:30,,黃孝逵水墨藝術展懇談會在中國美術館七層學術報告廳召開,。此次懇談會由黃孝逵水墨藝術展策展人劉曦林主持,,與會嘉賓有李寶林先生、王仲先生,、王無邪先生,、張晴先生,、尚輝先生,、高天民先生、王平先生,、吳洪亮先生,、張桐瑀先生、于洋先生,、沉浮先生,、任軍偉先生、王萌先生、徐子晴女士,、姜成楠先生,。劉曦林先生表示此次懇談會的目的在于設身處地地看看黃先生自21年前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個展到現(xiàn)在再次舉辦個展之間黃先生有什么變化,他的藝術對我們有什么影響,,他的藝術在哪些成就上體現(xiàn)了香港水墨藝術的特點,,哪些方面跟大陸有所差異,哪些方面可更進一步的進行交流與互補,。 《維港紅帆》Sailboat at Victoria Harbour 2018年 水墨設色紙本 180x180cm 懇談會由與會嘉賓張晴副館長首先進行發(fā)言,,張晴副館長表示來參加這次研討會感到特別高興,在此談談對黃孝逵先生創(chuàng)作的感受,。第一是關于藝術和地域的特征,。我們在研究中國水墨畫進程的過程中,特別是二戰(zhàn)以后在中國香港,、臺灣,、大陸,乃至于在日本,、韓國,,都對傳統(tǒng)藝術進行了反思。無論是書法,,還是水墨畫,,走到展廳中,我們?yōu)槭裁锤杏X眼睛一亮,?覺得氣象不一樣,?其實是地域文化對藝術家的滋養(yǎng)和影響,與藝術家的特征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 香港的藝術家就是天然的有這種氣質,。張先生認為有兩種氣質:一是形式和語言比較新穎,藝術家比較容易吸收西方的塊面構成線條,、色彩的大膽,。二是他的作品中的都市氣息比較濃郁。在到處都是霓紅燈,,城市氣息比較濃郁的香港環(huán)境中,,給黃先生帶來了創(chuàng)作的沖動。其中黃先生的作品之一《維港紅帆》非常好,,這幅作品表現(xiàn)了現(xiàn)代都市的氣息,。畫面中的語言色彩分配的非常之好。 尼加拉瓜瀑布Niagalra.Falls.90x98cmx3 2016年 第二是關于黃先生對傳統(tǒng)水墨畫的美學的探討,。中國的美學和中國的文化都是糅合在一起的,。他講的這段話不僅是吳作人先生一生對水墨畫的感受,,也是從古至今,為什么我們講水墨畫的精神是與西方的美術體系不一樣的典范和特征和精神所在,。并且就黃先生的作品《獅山破霧》對畫面中的空靈作出分析,,認為作品中的空具有實實在在的東西,與中國的詩歌一樣,。藝術家把空表現(xiàn)至豐富,,再從豐富到空是一個過程。
王無邪先生在發(fā)言中表示,,非常榮幸能夠到北京參加黃孝逵水墨藝術展,。這次看到黃孝逵的作品,他的表達已經非常成熟,,或者說是超級成熟,。王先生見證了黃孝逵的藝術道路,他算是在香港成長的水墨畫家,,黃孝逵的作品非常有特點,。黃先生可以將筆墨化繁為簡、化簡為繁,,特點是用光去表達水墨創(chuàng)作,。非常欣賞他以結構觀念入手,用水平線,、垂直線分割畫面,,呈現(xiàn)一個現(xiàn)實世界。最近幾年,,他進一步研究都市景觀,,開始創(chuàng)作香港的高樓和窗戶的倒影。黃老師經常在國內游歷,,我們可以在展廳內看到黃山,、武夷山,還有國外的,,美國的黃石公園,、加拿大的尼加拉瓜瀑布,這些都可以反映他對寫生的熱愛,。黃孝逵曾經在香港策展過多次水墨藝術展覽,推動香港本地的年輕人創(chuàng)作水墨藝術,。這種推動力是非常難得的,,他不僅要創(chuàng)作自己的水墨藝術,也在推動香港本地的水墨藝術發(fā)展,。 同時指出香港的新水墨在一個國際化的環(huán)境下不斷演化,,既有外來西方的內涵,,也蘊含著中國的千年歷史。
王仲先生在發(fā)言中表示黃孝逵先生在美術界是非常獨特的畫家,。黃先生沒有進行過科班學習,,他的藝術完全是自己悟出來的,他在創(chuàng)作上,,可以用兩個字來表現(xiàn)——“吝嗇”,,他不是隨便畫畫,而是把畫畫當成很神圣的一件事,,是一位非常嚴謹?shù)漠嫾�,,他的作品構思精煉,視覺角度非常獨特,。另外,,黃先生也是很有內在思想的畫家,他把他對人生,、對世界的觀感都通過他的畫來表達,。他的畫每一張都很精致,畫面上的所有繪畫要素,,點,、線、面等都能夠精確地處理安排,。 黃先生的畫也非常有條理,,他身上帶有的理性與工匠精神表達了他的抒情的詩人的情懷,他的理性是表達了他的感性,。從黃先生的畫中,,我們能夠看到一種文化自信。
尚輝先生在發(fā)言中就黃孝逵先生作為當代香港水墨畫家所具有的獨特性進行補充,。尚輝先生認為現(xiàn)代水墨運動首先打開的是一個潛意識的領域,,更多的是無筆,或者是水墨的自發(fā)形態(tài),,或者是用拓印,,或者是用轉印媒材的方式來呈現(xiàn)。這樣一種現(xiàn)代水墨的形式毫無疑問是抽象的,。除了抽象以外,,還可以看到用符號化,把現(xiàn)實世界中的具像徹底的符號化,。 在展覽中我們看到黃孝逵先生一方面接受西式的透視的法則,,在最狹窄的最寬廣的遮幅式的構圖中打開了我們的視野。第二個方面,,黃孝逵先生所畫景物強調光影的幽微的表達,,當然,,這種光影也被抽象過程所鑲嵌。我們在討論黃孝逵先生水墨畫的時候不要僅僅強調他的抽象構成的因素,、光影的因素,、打開的寬闊的境界的因素。最后尚輝先生就黃先生的部分畫作進行分析解讀,,表達自己的觀點,。
李寶林先生在后續(xù)發(fā)言中表示,黃孝逵先生在香港這樣一個環(huán)境里,,他思考的水墨問題跟我們思考的問題還不完全一樣,。看了黃孝逵先生的畫,,我感覺他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不管他在藝術上怎么抽離,,但這個主線是不變的,。按照王國維的說法,這是詩的最高境界,。王國維說境界在所有問題里是最高的,。你的畫品、詩品必須要有境界,,就是要有情有景,。李先生從繪畫透視等方面出發(fā),具體分析了黃先生的《維港紅帆》 作品,。
懇談會在與會嘉賓沉浮先生,、吳洪亮先生、高天民先生,、于洋先生,、張桐瑀先生、王萌先生,、任軍偉先生,、姜成楠先生、王平先生相繼發(fā)表自己的觀點中接近尾聲,。最后由王無邪先生就之前的發(fā)言進行補充,,認為在創(chuàng)作中,要不斷反思自己的創(chuàng)作過程,,在自尋創(chuàng)作的路上,,不忘本心。黃孝逵先生就與會嘉賓的發(fā)言作出自己的總結,,在各位的發(fā)言中分析自己在創(chuàng)作中的所遇到的問題,,并提出該論壇會對自己有很大的啟發(fā)性。 懇談會最后由黃孝逵水墨藝術展的策展人劉曦林先生發(fā)表感言,,劉先生認為此次研討會已經不限于黃孝逵一個人的事情,,而涉及到這幾十年來香港所走過的水墨畫的道路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關系、以及與世界文化的關系,。就香港回歸祖國之后,,香港畫家與大陸畫家之間的差異,與大陸畫家之間的互補中如何保持自己的地域特色的相關問題作出陳述,。劉先生提出此次黃孝逵先生的展覽與研討會不僅對他本人有啟發(fā),,對我們大家都有啟發(fā),對美術史論的研究也有很大啟發(fā),。黃孝逵水墨藝術展懇談會在劉先生的發(fā)言中落下帷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