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至大如年 一起來看看古人是如何過這些節(jié)氣的 今日冬至 冬至是24節(jié)氣中最早被制訂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公歷12月21日-23日之間,,古人認為自冬至起,白晝一天比一天長,,陽氣回升,,天地陽氣開始興做漸強,代表下一個循環(huán)開始,是大吉之日,。 “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 民俗專家表示,,冬至是我國重要的歲時節(jié)日,,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之說,其節(jié)日習俗傳承已近3000年,,是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今日,,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古人是如何這二十四節(jié)氣的,。 二十四節(jié)氣在黃道上的位置,太陽從黃經(jīng)零度起,,沿黃經(jīng)每運行15度所經(jīng)歷的時日稱為“一個節(jié)氣”,。每年運行360度,共經(jīng)歷24個節(jié)氣,,每月2個,。 二十四節(jié)氣歌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 立春就是春季的開始,。 雨水 降雨開始,,雨量漸增。 驚蟄 驚蟄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春分 春分,表示晝夜平分,。 清明 天氣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 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時,,谷類作物能茁壯成長,。 立夏 夏季的開始。 小滿 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飽滿,。 芒種 麥類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 炎熱的夏天來臨。 小暑 小暑就是氣候開始炎熱,。 大暑 一年中最熱的時候,。 立秋 秋季的開始。 處暑 處暑是表示炎熱的暑天結(jié)束,。 白露 天氣轉(zhuǎn)涼,,露凝而白。 秋分 晝夜平分,。 寒露 露水已寒,,將要結(jié)冰。 霜降 天氣漸冷,,開始有霜,。 立冬 冬季的開始。 小雪 開始下雪,。 大雪 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積雪。 冬至 寒冷的冬天來臨,。 小寒 氣候開始寒冷,。 大寒 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每天都值得期待 古代人怎么過冬至,? 古代冬至有長假 如果這會兒還在上古,,那么,我們把黑夜最長的冬至作為年度時間循環(huán)的起點,,所以今天就是新年——放假,。 如果在中古,年節(jié),、寒食和冬至并稱“三大節(jié)”,,冬至被視作“亞歲”,民間流傳著“冬至大如年”之說——還是要放假,。 就拿漢代來說,,冬至的假期有五天之久。據(jù)《太平御覽》記載:“冬至始,,人主與群臣左右從樂五日,,天下之眾,,亦家家從樂五日,以迎日至之禮,�,!� 到了唐宋,內(nèi)外官吏有七天的冬至假期,,和新年假期一樣長(寒食和清明假期只有兩天)。冬至日在北宋地位甚高,,根據(jù)《東京夢華錄》的描述,,最貧窮困頓之人,亦要在這天更換新衣,,無論是傾家蕩產(chǎn)去買,,還是出門跟人假借。這一天,,除了穿新衣,、享美食,百姓還要祭祀先人,,然后去參加政府專為冬至而放開的民間賭博,,小朋友在街頭巷尾傳唱著《數(shù)九歌》。蘇轍在《冬至日作》一詩中說:“似聞錢重薪炭輕,,今年九九不難數(shù),。”從南宋時期蘇州一帶的《數(shù)九歌》里,,我們可以看出,,蘇州回暖頗早,還沒出九,,貓狗已經(jīng)在尋陰涼地躲太陽了: “一九二九,,招喚不出手;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篥(bi li,,均為四聲);四九三十六,,夜眼如露宿,;五九四十五,太陽開門戶,;六九五十四,,貧兒爭意氣;七九六十三,,布納兩頭擔,;八九七十二,,貓狗尋陰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齊出,。” 數(shù)九歌 古代的冬至日看上去一派歡天喜地,,事實上,,古人對冬至始終抱有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恐懼和畏懼之心�,!吨芤住氛f“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漢代規(guī)定,,在冬至日前后,,人們要“安身靜體”,官員不工作,、不聽政,,有事兒日后再說(“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直到唐代,冬季還是一個頗為兇險的歲時,。從古代農(nóng)事信仰來看,,冬至時分,陰陽交割,,農(nóng)事終結(jié),,萬物亡寂,生機禁閉,,春日待啟,,大自然的一切都處于由死轉(zhuǎn)生的微妙節(jié)點之上,人類應小心謹慎地度過,。 古代冬至吃什么 歲歲冬至,,對于“吃什么”這個問題,南北方人總要做一番爭論:北方幾乎通吃所有年節(jié)的餃子,,單挑南方五花八門的冬至食物,,包括赤豆粥、湯圓,、糍粑,、年糕、臘肉、羊湯等等,。 其實在古代,,北方和南方(主要是浙江地區(qū))都是吃餛飩過冬至的,現(xiàn)今四時可用的餛飩在過去是冬至的專門食品,。餛飩歷史悠久,,三國時代《尸雅》有云:“餛飩,餅也”,,不知是說彼時餛飩個兒大,,還是那會兒餅都有餡。北方至今仍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說法,,萬歷《紹興府志》曾記載說“祀先以餛飩,,亦或宴飲”,在會稽和蕭山的縣志里,,你還能找到餛飩的做法:“各家有糯米粉,、麥子裹肉餡相遺,�,!睕]吃過糯米做皮的餛飩,想來口感應宛如一顆肉餡湯圓,。 冬至餛飩的意義主要在祭祀,,其次才是食用。美食萬千,,為什么選了餛飩,?記敘清代北京風俗的《燕京歲時記》提供了一種解釋:餛飩“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所以說,有古人認為冬至吃餛飩是為了破陰釋陽,,支助天地間陽氣生長,。還有人抱著更純粹的目的吃餛飩——為了更聰明些,因為“餛飩”諧音“混沌”,,有糊涂不開竅之意,,吃掉“混沌”便可增益智商。 到了民國,,北方冬至日就基本吃餃子了,,據(jù)說是為了紀念和感謝東漢神醫(yī)張仲景的挽救耳朵之恩。話說張仲景為了不讓人們凍掉耳朵,,給大家煮羊湯下餃子,,形似“嬌耳”——吃了鍋里的“耳朵”,便不凍自己的耳朵。 從古代國人的吃食之中可以看出,,大家的聯(lián)想和祈愿真是豐富極了,。南朝荊楚一帶冬至吃赤豆粥,是因為疫鬼怕紅色的小豆,,故可祛�,。惶K州人吃冬至團,、福建人做米圓,、潮汕人吃冬節(jié)丸,一取團圓之意,,二是根據(jù)“凡陽象圓”之說,,吃圓形食物可以壯陽強身;而四川地區(qū)在冬至日進補羊肉,,不僅因為食羊可暖和身體,,亦是因有“羊”同“陽”,可支助陽氣生長,。(文/方格) 參考資料: 《歲時節(jié)日里的中國》,,常建華 著,中華書局,,2006 《冬至節(jié)的文化學分析》,,張君,1992 《冬至節(jié)俗及其飲食文化的變遷》,,張茜,,2011 來源:網(wǎng)絡 |